找到相关内容27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念佛与佛念(一)

    意志,破坏道念,使道念倒退,为菩提道上的最大障碍,所以打击妄念为修行者的首要科目。  但,打击妄念就必先扶持正念。观慧是打击妄念的最佳武器,也是扶持正念的重要保母。而观慧所缘的重要法门,又非严格选择...某大乘经为所观境;修净土的,以持名念佛或观想念佛为所观境等。这些被选为专修的法门,可说是最一般也是最特殊的修持法门。它们都是被取为观慧所缘的特别境观。所以,念的特殊作用,就是把修行的观境惯习熟稔而成为...

    释 妙 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3767199.html
  • 中道之方法论

    所说的止观,即是定慧,故知观体即是慧。二、指观用说,从观慧所起的能观察用,即 名为观。用与体,佛法中常是通用的,如说:「思量为性相」,「了别为性相」。性即是体性,相即是用相;即是在思量或了境的作用中,显示其体性。今也是 依观察、思惟等作用,显示观慧的体性。三、指观察的具体活动说,这包括的内容很多。说到观,即是依所观的对象而起能观,以能观去观察所观,所有的观察方法,观察过程等等,同为相依相待的缘起。这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0742332.html
  • 佛法之分宗判教

    ,尝大别为三宗,为表如下:空慧宗───三论───二空观慧───得此清净    ┌─唯识─┐唯识宗─┤ ├─诸法唯识───染净所依    └─戒律─┘    ┌─禅那─┐    │ ├─全体真如───...得名宗者,统诸法而集中于识,既可名唯识宗,统诸法集中于二空观慧,亦可名空慧宗;统诸法集中于真如,亦可名真如宗。以此三宗概观诸大乘教理起行之方便,则得其纲领矣。  三乘共教及五乘共教之分宗,不复一一。...

    太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5339565.html
  • 止观略说

    :如修于止,虽得入定而无观慧。是为痴定。不能断结。或观慧微少。即不能发起真慧。断诸结使发诸法门。尔时应当修观破析则定慧均等。  二、历缘对境修:行、住、坐、卧、作、语及六根、六尘  第七、善根发相  ...

    道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071342.html
  • 正念观知欲境空,无益之苦当远离

    空,色法也是空,这是教我们观慧。为什么教你不造恶?为什么不要恼害有情?因为万法皆空。   “无益之苦当远离”,对自己身心修养没有真实利益的苦行,不必修。大乘经里常说的,跟小乘...

    净空法师讲

    烦恼|空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11234530510.html
  • 身语意业不造恶 不恼世间诸有情

    一个境。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。”是空,不但心法是空,色法也是空,这是教我们观慧。为什么教你不造恶?为什么不要恼害有情?因为万法皆空。   “无益之苦当远离”,对自己身心修养没有...

    净空法师讲

    |清净心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09532135357.html
  • “观”四则

    “观”四则 /许士群 一、一般经典在论述三十七道品时习惯把四念处列为首位,另依书籍记载,佛陀说法强调观慧,即是要佛弟子时时保持正念,我们应可理解“观”的重要性。那么到底“观”什么?大致上可这么说,六根对六尘时身、受、心、法之变化。观照力强者,就会有能力,察觉五蕴背后的贪嗔,才是造成烦恼的根源。看清楚它真面目才知下手处,如其下手处才能次第解除,达到止息。缘此,依个人浅见,修行者,历缘对...

    许士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5053194.html
  • “中观”一词的哲学含义

    的定中观慧的境界,并非见道以下的分别智境。  在见道以下的众生,通过中观经论的学习,可以获得中观的抽象概念,或者抽象思维性的理解,这是世俗分别智的最高极限。要想跨越凡圣的界限,获得真实中观见,需要...

    多识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4954512.html
  • 有关“法住智”与“涅槃智”的精彩回应

    握住佛法不共世间禅定而得解脱的重要关键。亦即,从共世间禅定转向不共世间观慧,其中两个必然的步骤,就是经历“法住智”,再到“涅槃智”,一定要具足这两个程序。所以我认为这个观慧得证的次第是“必然”的,不...两个修道系统中,证道阶位的多寡与名称是不同的,但其中不共世间禅定的“无我观慧”是相同的,而先得“法住智”,后得“涅槃智”的慧学的必然次第也是相同的。说得近一点,比较《清净道论》的觉音论师与当今帕奥禅师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3457496.html
  • 《次第禅门》与《清净道论》禅学观点释疑

    :……佛弟子依定修慧的目的,是为了证得无漏慧而究竟解脱;但在修持的过程中,也有修出世观慧却反而成就世间禅定的情况发生。如说:“尊者阿难……白佛曰:‘世尊!若有比丘如是行:无我,无我所;我当不有,我所当不有,若本有者,便尽得舍。世尊!比丘行如是,彼为尽得般涅槃耶?’世尊告曰:‘阿难!此事不定,或有得者,或有不得。’”  在本经中,佛陀回答阿难尊者的问题时指出,并不是所有修“无我、无我所”观慧的佛弟子...

    释性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647482.html